行业新闻
清晨的避暑山庄广场上,太极拳爱好者动作舒展,一招一式间尽显韵味;傍晚的滨河健身步道上,市民们或慢跑、或快走,伴着晚风享受运动的惬意;社区健身角里,孩子们在器械上攀爬嬉戏,老人们聊着天锻炼筋骨……如今的承德,从城市到乡村,从清晨到日暮,全民健身的热潮涌动在大街小巷,一幅“人人爱运动、处处可健身”的鲜活画卷正徐徐展开。
“以前想锻炼得跑老远,现在小区楼下就有健身器材,抬腿就能练,太方便了!”家住双桥区桥东街道的王阿姨指着楼下崭新的漫步机、太极轮等器械,笑得合不拢嘴。近年来,我市坚持“便民、利民、惠民”原则,持续加大健身设施投入,构建起覆盖城乡的“15分钟健身圈”。
在各个社区中,通过“见缝插针”式改造,利用闲置地块、屋顶空间等建设口袋体育公园、微型健身点,仅2024年就新增社区健身设施120处,更新老旧器械800余件。乡村地区则是结合乡村振兴战略,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,实现行政村健身设施全覆盖,部分村庄建设起简易篮球场、羽毛球场,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运动乐趣。
此外,我市还重点打造了一批特色健身步道,沿武烈河修建的10公里滨河健身步道,串联起多个公园和社区,成为市民晨练晚跑的热门地点;依托磬锤峰、双塔山等景区资源打造的登山健身步道,将自然风光与运动健身完美融合,每年吸引数万健身爱好者参与。
据统计,目前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2.6平方米,各类体育场馆、健身中心、户外营地等设施总数超过3000个,形成了“出门能健身、就近享服务”的便捷格局。
“加油!加油!”在承德奥体中心,一场市民足球联赛正在激烈进行,球员们在绿茵场上奋力奔跑,场边观众的呐喊声此起彼伏。为激发市民健身的积极性,我市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赛事活动,让不同年龄、不同爱好的市民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。
针对青少年群体,举办校园足球联赛、青少年篮球赛、轮滑锦标赛等赛事,培养运动兴趣,增强身体素质;面向中老年人,开展太极拳展示、门球邀请赛、健步走活动等,倡导科学健身理念。同时,为满足年轻人需求,引入电竞比赛、城市马拉松、山地自行车挑战赛等时尚运动项目,让全民健身更具活力与吸引力。
“以前总觉得运动是专业运动员的事,现在跟着社区参加健步走、打打太极拳,身体越来越好,心情也更舒畅了。”65岁的张大爷是社区健身队的常客,他已经连续三年参加全市老年门球比赛,“输赢不重要,大家一起运动、一起开心才是最棒的。”
近年来,我市还积极承办省级、国家级赛事,如河北省广场舞大赛、全国徒步大会等,以高水平赛事带动群众体育发展,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体育的魅力。
“每天锻炼一小时,健康生活一辈子”这句口号,在全市各校园里得到了充分体现。我市将体教融合作为推进全民健身的重要抓手,让运动成为青少年成长的“必修课”。
在课程设置上,全市中小学严格落实体育课时要求,保证学生每天校内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,同时开设足球、篮球、武术、冰雪运动等特色体育课程,组建各类体育社团超500个。在师资力量上,聘请专业教练员、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担任兼职体育老师,提升体育教学质量;与本地体育俱乐部合作,开展课后体育托管服务,让学生接触更专业的运动训练。
同时,我市还注重挖掘地域特色,将冰雪运动作为体教融合的重点方向。依托丰富的冰雪资源,在中小学推广冰壶、滑雪、滑冰等项目,建设校园冰雪运动示范校30所,每年组织冰雪嘉年华、校园冰雪节等活动,让孩子们在冰雪运动中增强体魄、磨炼意志。2024年冬季,全市参与冰雪运动的学生突破10万人次,培养了一批冰雪运动后备人才。
“下一步,我市将继续完善健身设施网络,计划到2026年新增体育公园5个、健身步道50公里,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运动休闲综合体,让全民健身更具活力。”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。随着全民健身的理念深入人心,越来越多的承德人正走出家门、走向运动场,用汗水诠释健康,用运动点亮生活。